现在与其担心什么时候考试,不如巩固学习知识,乐考网为大家整理发布“银行从业资格《法律法规》知识点:贷款质量管理”,希望对各位考生有用。
(1)贷款风险分类
贷款风险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1998年以前,我国商业银行按照《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的要求,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后三类统称为“一逾两呆”,即不良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的做法源于美国,当前,已经成为判断银行贷款质量的统一标准。
1)贷款分类的目的
①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
②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③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2)贷款分类的原则
①真实性原则,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贷款的风险状况。
②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③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各分类级别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④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3)贷款分类的标准
商业银行应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正常类贷款与关注类贷款之和统称为正常贷款,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本文乐考网小编集中整理“银行从业资格《法律法规》知识点:贷款质量管理”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在此过程中遇到任何疑问,可联系乐考网官网在线客服。